陳潔瑤│2011│Taiwan│95min

 

原本帶著非常高期待的複義性眼光進電影院,後來發現我想錯了。這僅是身為女性原住民導演的第一號作品,是以誠意打動觀眾的一部電影。

Findng Sayun, to find myself,是我對這部電影下的註解。簡樸平淡的劇本、單純的素人演員,唯一的亮點在沙韻之謎,結果,導演也沒有給任何解答。

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幾年前觀賞國片的愉快經驗。那時,台片票房非常不好,一群導演拼命想用日常生活題材述說簡單的故事,使我每次踏進電影院,一面想著這麼小而雋永的電影或許就是現今台灣電影的風格、一面想著這些電影為何票房奇慘、一面想著台灣電影何時才能突破小格局,這些蛋生雞、雞生蛋的迴旋問題。我也忍不住耽溺在一個人的電影院的幸福裡;這些尚未意會到票房不好的問題在於行銷的可愛導演,很認真地在經營他們宥於成本的動人故事。

以上的描述和這部片可能沒有關係,但我所說的和這部電影的重點很像,它不在意目標,卻重視過程。導演利用了一個介面:小茹,去把原住民現況的糾結輕輕的帶出來;小茹帶有都市氣味的無禮、少女的天真和蠻不在意,透過鏡頭,是導演給予自我檢視的逼視。原住民青少年所擔憂與抗拒的,如同他們年紀一般活在當下,大人和漢人卻強迫他們要長大,這究竟是誰的社會標準?哪一種標準比較妥當?沒有定論。

透過電影鏡頭裡的紀錄鏡頭,我們同樣不能找出沙韻傳說的統一說法(像沙韻這麼大眾的名字,誰曉得那個沙韻,是不是就是這個沙韻呢?)但是,就像主角阿公實際帶著後代走過沙韻之路一樣,那段記憶絕對存在;代表主流觀點的小茹跟著阿公一行人體驗了這段路程,本身就象徵意義的生成。

導演用她的第一部作品走過了自己族群的歷史,然後透過電影讓非原住民的我們看到,若能喚起對原住民的同理心與關懷,導演便成功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