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hel Hazanavicius2011France100min

Action!」是所有電影的起源。黑白默片《大藝術家》企圖在這個聲光效果過份充斥的年代,帶領觀眾回到電影最原始的初衷:act,也就是動作。當時的電影不像現在,導演並非電影的靈魂,電影的賣點在於演員明星。因此,我們看不到太繁複的影像操作,演員的動作成為吸引觀眾的關鍵。《大藝術家》裡呈現的就是那樣的原始年代。

然後,Petty突然地出現了,有聲時代也來臨了。《大藝術家》裡的默劇演員George和女明星Petty的聲勢一下子翻轉過來,觀眾畢竟是喜新厭舊的,George成為時代變遷下的淘汰者,觀眾也是健忘的,George從原本的鎂光燈焦點變成無用落魄的男人。

但是,《大藝術家》並沒有把GeorgePetty的關係二分,反而巧妙運用了「愛」的元素,讓大時代下的兩人對彼此都存有感性成份。Petty從沒忘記,她是因為George才踏上成名之路;George也因為和Petty過去合作的美好回憶,才不致完全拒絕Petty的好意。在《大藝術家》這樣的默片形式中,竟能將「愛」流轉於電影情節,處理得如此順暢,它真的不只是一部向過去時代致敬、或與現今時代對話的電影而已。

導演Michel用影像說了一個時代變遷下,小人物如何反應的故事。他以導演身份,回復了演員領導電影的年代;他拋棄了現在習慣的有聲形式,回復了過去的無聲年代。他一面向傳統致敬,一面告訴觀眾,什麼才是電影本質,這更成就了他與當代對話的方式。

緊密的故事、準確的演員表演,加上提昇電影表現的配樂,就足以完成一部好電影,《大藝術家》做到了。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