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井裕泰│2012Japan129min

《麒麟之翼》改編自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,從電影中可以感受小說文本隱藏訊息之繁複和環環相扣。如果這樣的感覺沒錯,電影其實使用大量篇幅和力氣著重在小說情節的處理。沒讀過小說,不知道電影有沒有掌握小說核心,但因為電影文本基本上是圍繞在加賀恭一郎辦案的過程,所以,當這些又重要又瑣碎的訊息一一釋出時,還不至於過份混亂──電影的重心很重要,土井裕泰掌握得宜。

以一位警察辦案的角度,慢慢抽絲剝繭、撥雲見日,在《麒麟之翼》的影像敘事中,觀眾好像隨著加賀一起體驗了這些過程。但加賀畢竟還是電影角色之一,觀眾也透過電影,了解了有關他和父親的一些軼事。如此,觀影者和電影被分成三個層次:命案本身、加賀調查命案、以及觀影者看到加賀包括命案調查在內的所有行動反應三種。

這三種層次被「父親」這樣的元素串連和呼應。這部電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,除了在呈現現代講究科學辦案的推理層面(例如兇刀、紙鶴用的和紙)外,很多時候,解開關鍵線索的,反而在於「人」身上,尤其是圍繞在加賀身邊的一群人。例如在咖啡店打工的青山亞美、護士金森登紀子,都對突破命案癥結點有重大幫助。劇情後半,解謎關鍵來到青柳武明的「父親」角色時,命案推理節奏便加速明快起來。

現身的「父親」是被害者青柳武明,他以他自己的方式,表達對兒子悠人的關心。三年前,嘴裡想要一個人,實際上卻想要兒子陪在身邊的加賀父親,也用類似無以言說的方式,傳達了他「父親的溫柔」。加賀因為理解了父親,所以才能用同樣的思考理路,揣想青柳武明為什麼要忍著刀傷,堅持走到麒麟之翼去,並牽引出一連串的事件起因。可惜,加賀父親早已不在,悠人父親也是,在生命的最後一刻,他們都帶著對兒子的溫柔闔眼,離開人世。

除此之外,《麒麟之翼》還點到了許多議題。在加賀調查命案這個層次上,有對媒體操弄的反思、警察辦案的時間壓力、加賀本身面對殺人命案的自我堅持(例如:沒有人應該理所當然被殺)等等,多少都帶給觀眾不同的思考空間。由於電影丟的訊息太滿太多,觀眾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錯過,不把自己完全交給電影是不行的。

《麒麟之翼》不愧為一部優秀的推理之作。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