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雅喆│2012│Taiwan│106min

令人期待的楊雅喆第二部長片,再次證明了他的說故事功力。

這是一部討論「自由」的電影;電影的歷史背景是台灣逐漸走向政治自由的過程,與其對照的是美寶、阿良、阿仁三人追求愛情自由的經歷。在這個關鍵年代生長的三位主角,導演著重在敘述三人的感情關係上,企圖用這些人物的小歷史,去顛覆大歷史,製造了屬於楊雅喆自己的史觀。

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,無疑在三人的互動關係上。三人都陷入「我愛的」和「愛我的」兩難抉擇之中:美寶愛阿良、阿良愛阿仁、阿仁愛美寶,但是,因為阿良的同志身份,阿良不能愛美寶,阿仁不會愛阿良、美寶不愛阿仁。他們的愛情箭頭直挺挺地只有一個指向,另一個方向被狠狠地封鎖禁錮,當他們不能再如高中時代裝作什麼都不知道,天真爛漫地玩樂在一起的時候,那種緊張關係被攤在三人面前的時候,那注定就是一場爛仗、一種悲哀。

導演在電影中製造了許多充滿張力的場景,第一,是高中時期阿仁等三人合作設計全校一起跳舞的那時,美寶決定接受阿仁的追求,她還沒有意識到,那是屬於好友情感的退讓。第二,是大學學生運動的那個夜晚,美寶和阿仁之間的親密舉動擊潰了阿良的忍耐;美寶知道阿良喜歡阿仁以後,一心用身體去解放充滿恨意的嫉妒和難受。第三,是阿仁當兵前的慶祝party,阿仁順著遊戲結果吻了阿良,美寶陷入不知該為好友開心還是妒忌自己喜歡的人的矛盾情緒,阿良還為阿仁不知輕重而生氣,他卻不理解,其實阿仁能為阿良做的也只有這麼多。第四,是三人重逢吃飯的場景,美寶以第三者的身份,繼續和阿良維持親密關係,阿良受不了他們這樣糟蹋自己大聲咒罵,美寶因為阿良的不理解而狠狠的甩了他幾個巴掌。

這三個角色分別由桂綸鎂、張孝全、鳳小岳演出,其中以飾演林美寶的桂綸鎂最讓人驚艷,幾個關鍵表情都十分細膩到位,例如在籃球場聽到阿仁轉達阿良說自己不是他女朋友時、例如設計阿仁出去買酒喝,在窗邊望著他走向富家女身邊時、例如在阿良身邊像個嬌小柔弱的女性,在阿仁身邊又是個恰查某這樣的對比。桂綸鎂把林美寶演繹得立體具說服力,把她傷人又自傷的心理表現得令人憐惜;又因為電影中她面對的只有愛情這樣單純的依恃,能有這種表現更是不簡單。桂綸鎂終於成為真正的演員了,或者說,她終於演到一個好角色了。

張孝全以本片得到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,他把一位寡言但默默付出的同志表現得不慍不火,他的角色情感和桂綸鎂也有些類似,卻又比桂綸鎂藏得更深沉一些。阿良知道自己無法跟阿仁在一起,寧願選擇同時成就友情和愛情的兩全做法。後來,當他發現自己和美寶同樣成為第三者以後,他才知道他錯了,他們都是受傷的人。由於阿良在三人關係中,是一面對愛情、一面對友情較為清楚的分野,糾葛程度不如美寶,因此我認為還是桂綸鎂的演出較令人驚艷。

阿仁在三人愛情關係中處理的方式最為單純,導演沒有給阿仁太多的內心猶豫。他珍惜和阿良的友情,但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可以和美寶抱在一起好久好久;因為,只要一回到現實世界,他就會不住被其他事物給吸引。這是導演透過阿仁想投射的另一層面──政治,因此,他在愛情所扮演的角色便平面許多。

之於個人主觀因素,我無法喜歡這部電影,就是因為導演呈現的史觀。三個主角與時代之間的對話,都可以看到導演介入的明顯痕跡。一開始,導演先耐心敘述了1985年的反威權性格,建構反抗氛圍:他們三個人就讀的是「中正」高中、高中刊物需要經過教官檢驗、在夜市販賣黨外雜誌…。實際上,美寶只是個家庭不幸福的小孩,她賣黨外雜誌賺錢、向教官告發不良刊物得到嘉獎尋求認同;阿良自己也是因為喜歡阿仁才跟他在運動場合東奔西跑。三人之中看似最有理想的阿仁,卻在全校跳舞那樣的重大反叛日子裡追求自己心愛的女孩子;在學運的最重要的那個夜晚,他為感情事兩頭忙碌。美寶和阿良對社會運動根本沒興趣,阿仁的私領域則破除了學運世代的神聖形象,如前文所述,導演是利用他們三人的小歷史拆解的大歷史論述。

一開始,導演就把阿仁設計成家裡開印刷廠的富家子弟,似乎暗示著社會運動的既得利益者會是上層階級。1987年的學運場合中,上台的阿仁大聲宣告自己是「台灣人」、拿「台灣的身份證」,阿良說「這裡很純潔」,美寶立刻拿出「民主之泉(酒)」來與眾人開心暢飲;與美寶溫存過後,他跟她率先提示:「這是難得的機會…一覺起來,台灣就不一樣了。」後來,阿仁又勾搭上另一位富家女,1997年趁勢坐上行政院院長女婿兼發言人的位置,甚至對媒體還說出「社會安定,不需要社會運動」這樣的發言。在這部電影裡,阿仁只是個緊抓時機、貪求利益的投機份子,導演使用嘲諷手法,以主觀且後設的觀點,斷定學運這段歷史被阿仁所代表的本省上層階級掌握了詮釋權,所謂的民主自由都是幹你娘。

導演否認學運帶來的政治自由,他只承認高中時期單純反叛的美好。當然,我想他也會認同政治上的鬆綁,並非完全沒有好處,例如許神龍為代表的同志就可以大膽承認自己的性向,甚至結婚。不過,我猜他可能會認為是時代演進自然造成的性向自由,而非仰賴這些政治事件或人物吧。

畢竟,電影中的三位靈魂人物,他們追求的愛情自由:選擇「愛我的」,只是表面,他們實則都被緊緊綁在單向箭頭的愛情關係之中無法脫身,以失敗做終。無所謂政治自由,愛情自由也不可得,導演最後讓三人的感情回到了避風港─由阿仁、美寶生下的雙胞胎加上阿良組成的家庭之中,也算是三人愛情的另類結合吧。這是導演最後的溫柔,選擇用90年代經典社運歌手羅大佑唱出的〈家〉做收束。

如果導演可以分一點點溫柔給學運世代,也可以不要再證歌手羅大佑的這位學運經典,這部電影會顯得平衡一些。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