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美玲│2012Taiwan122min

 自《花漾》開始宣傳以來,話題爭議不斷,這部號稱是「台灣15年來首部古裝鉅作」,集結中港台明星演員,卻因負評不斷讓我期待程度逐漸下滑,最後觀影焦點落在了導演周美玲本身。

據說導演周美玲在敘說原著故事時,朋友建議她可以把故事背景放在古代。看完這部電影,我很難評斷這是不是正確的決定。因為,當中國演員李小冉以流利的北京口音出場時,電影原本製造的違和感消失了,在此之前,要不就是任、吳二人的廣東腔,要不就是鄭、言和雙陳的台灣腔,我們似乎認為,和古裝最搭調的就是北京腔。

於是,我們開始討論到四位台灣演員的演技問題,我卻認為,這和對白腔調有很大的關係──他們不是演不好,而是腔調不夠「對味」。這又引發我進一步思考,所謂「對味」,是對什麼味?古裝劇一定得用標準國語演出嗎?我反而開始思索,《花漾》使用新生代演員演出古裝劇,說不定某種程度挑戰了我們的觀影習慣。

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思考路徑,和《花漾》所設定的故事背景有關:明朝末年海賊勢力龐大的台灣海峽。因此,這是一個中國南方的故事,當時的馬祖仍被海賊統領,應該算是所謂的「化外之地」,電影中才出現明朝官宦與海爺談條件買下島嶼的情節。所以,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之下,他們應該操著什麼樣的語言,什麼樣的腔調?

不可否認地,經過三百多年的演變,語言和腔調經過演化,難免出現現代語言和腔調──台灣演員也的確有此缺失。然而,他們就應該說著捲舌的國語嗎?我以為這也不太正確。電影中來自中國的李二少和甄芙蓉操著北京腔還勉強可以接受,但是其他海上流浪的海賊和馬祖人也應該比照辦理嗎?這就很難論定了。說不定,讓他們操著廣東腔或台灣腔,是更合適的現代性做法?

可惜,上述的分析是多慮了,因為陳明章傑出的電影歌曲和配樂,突顯出演員的語言腔調選擇只是半調子,比較像是妥協下的選擇。當電影響起萬芳和黃妃吟唱出古雅的台語歌時,詞曲意境徹底打敗了那些夠努力卻不夠到位的對白。這一方面直接影響了觀眾對這批明星演員的演技評價,另一方面也答覆了上述的語言疑問:台語會不會是最好的選擇?

但是,我卻不忍苛責以周美玲為首的《花漾》團隊。從這部電影之中,從音樂、地域、歷史背景的選擇,甚至在海爺的台詞中有意無意地加入了政治意識,的確可以感受到她想拍一部「台灣」古裝片的誠意和企圖。

此外,周美玲依舊說了一個完整的故事,並且在幾位主角的情感牽扯上,製造了細膩的張力和描述,這一直是周美玲的優勢,正是她所擅長的,情感也才是《花漾》故事的重心所在。但是,也因為她描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軸線太過傑出,超越了其他元素太多,和故事背景之間產生了縫隙。意料之外的縫隙,讓人不禁揚起一絲疑問:像這樣以情感為核心的故事,真的非古裝片不可嗎?好,如果周真想拍一部古裝電影沒問題,不過真的非得挑這群明星演員不可嗎?

要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,必須有諸多考量,如何一面堅持導演的獨立思考,一面兼顧商業市場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愛情是一場豪賭,做電影何嘗不是?觀察目前的票房和迴響,《花漾》似乎因為無法取得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平衡,成為輸家的機率正往上攀升。

但是,有些觀眾拿《刺陵》之流的電影相比,實在太不厚道,台灣拍出的爛電影確實多如牛毛,把《花漾》一併劃入實在過分嚴苛。仔細感受一下電影吧,這群人還是值得鼓勵的。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