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金城│2013Taiwan122min

2011年《雞排英雄》,2012年《陣頭》,2013年福斯公司推出「台灣情」系列,於是出現了《逗陣ㄟ》這部電影。

原本對電影不抱太大期望,但電影的前幾十分鐘卻讓人眼睛一亮。《逗陣ㄟ》將背景設定在民國70年代(西元1980年代)的台北眷村,村落裡以外省人為主體,以及少數的福佬人、(一位)客家人,甚至還有原住民。由於時空位於舊時代,片中得以望見不少考究的老物件;難得的是,導演並沒有刻意秀出這些收集、製造來的成果,而是適當的融入劇情之中,讓那個年代習以為常的生活片段,把時代記憶和元素引領出來,生動而流暢。

不過電影卻從劉媽媽阻止劉國樑參加馬拉松的片段開始崩壞,這還只是電影製造莫名其妙衝突的序幕而已,劉盼盼拿梳子處罰妹妹劉亮亮、劉媽媽私下拿錢給弟弟、劉爸爸賣掉計程車、青青幼稚園火燒車、結尾的馬拉松比賽…,這些衝突有大有小,有的顯得沒頭沒尾,有的過於狗血,馬拉松橋段更是蛇足,雖然能理解導演或許單純要突顯人物性格和生活片段(劉盼盼體罰亮亮和劉媽媽的私心)、製造電影高潮(火燒車和馬拉松),卻安排得太過突兀和雜亂無章,觀賞當下出戲不已,回顧起來,則盡是摸不著頭緒。

顯然,導演功力離企圖差了一段距離。他拉進了這麼多人物和事件,卻無法為每個角色安排好統一且適當的位置。戲分多的(劉媽媽和劉亮亮)性格混亂,戲分少的要不工具要不可有可無(劉家其他小孩),只有劉爸爸的人物塑造堪稱上立體,圍繞在這個核心家庭裡的,只有熱鬧,沒有情感。

要解決敘事雜亂的問題,或許可以限制敘事角度和衝突層次。電影裡,我們看不到《逗陣ㄟ》自始至終的主線,而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拼貼,視角一下子偏往劉媽媽、一下子偏向劉亮亮,也不像是導演以第三人稱觀看,衝突不斷被製造卻沒有被化解,這種混亂,完全干擾了這部片的質量,電影後半讓人坐如針氈。

而情感被導演花掉大半氣力在解決族群差異上,不管是從劉爸爸口中、還是從群眾角色中的對白語言,都確實有股「大家不分你我一起努力打拼」的味道。雖然朋友覺得這種處理方式很像政令宣導,不過從導演極力追尋時代生活感的用心來看,這應該是他的具體感受,只是處理得比較淺白一些。不過,如果篇幅太擠,不用刻意加入客家人和原住民,專心處理外省和福佬族群也無妨,否則看起來也只是加深刻板印象的樣板工具而已。

整體來說,《逗陣ㄟ》的電影氛圍,依舊高度吻合年節氣氛,好不好看其次,熱鬧才是重點吧。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