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村義洋│2014Japan126min

故事從一位美麗女職員的殺人事件開始,藉由電影裡赤星的、和電影本身中村導演的攝影機,帶出挖掘真凶過程的一連串起承轉合。

也算是一部推理作,但《白雪公主殺人事件》最為精彩的絕非解謎過程,而是在這過程中被重複暴露的「真實」。先找到在電視台工作的狩野,率先為殺人事件的嫌犯定調,敘述了以她為觀察角度的故事;而接下來所訪問到的其他公司職員、嫌犯的男友、同學、鄰居和父母,幾乎都圍繞在這樣的基礎下,將自身記憶與殺人現實相互連結,講述對事件和嫌犯的觀察和看法。

當然,在電視台記者力求平衡的追蹤下,也會出現像嫌犯奶奶、或小學同學這樣超出計畫內的告白。然而,在赤星的刻意選擇下,觀眾無法得知另類訊息,甚至用更聳動和加油添醋的方式,建構了一個完美的推理故事,製造出一位千夫所指的凶手。要直到真凶被捕,這個真實才崩潰。

在這個推理層次中,電影諷刺了傳媒的存在,觀眾以為眼見為憑的攝影機、專家、多方平衡報導,都是可以被輕易操作的。

當然,觀眾也不是笨蛋,他們當然也了解媒體特性,於是來到了第二個層次─鄉民的正義。

在資訊開放的社會中,媒體已非托拉斯,民眾有更多元的管道足以吸收訊息。網路變成了現代新興媒體,任何人都能肆無忌憚的暴露想法;電影裡的鄉民評論,成了超然媒體的存在,可以一下隨媒體起舞,對嫌犯展開肉搜,一下批判電視台,要赤星下跪道歉;鄉民任性無標準的正義,並沒有比傳媒好上多少──而且他們不用被懲罰,除了赤星這個兼具鄉民和媒體的角色之外。

中村義洋透過呈現傳媒、鄉民的操弄真實,也隱約折射出電影視角的限縮,它並不自我顛覆,而是讓這種操弄貫串整部電影,他要觀眾知道,你現在看的也是電影,是在他意志下所完成的;最好的例子就是電影結尾稍嫌美善的結局,赤星和城野無預期的邂逅,城野依舊用有點駝鳥、也是良善本性的態度繼續過人生、安慰了赤星。

這究竟算不算真實?我想,這是中村義洋寧願、也希望觀眾相信的真實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