堤幸彥│2015│Japan│139min

《天空之蜂》以好萊塢式的災難類型包裝,想討論的是更為深層的核能、戰爭、人性的問題,還是屬於日本的那種。

堤幸彥每每令人驚嘆的影像風格,在《天空之蜂》沒有太多令人驚艷之處,猜想可能是因為原著小說原本就有足夠的厚度,光要剪裁成一部完整的兩小時電影,就令人疲於奔命。自己沒有看過東野圭吾的原著,但經過濃縮之後的電影呈現,仍能感覺出現一些過度精簡、跳躍的片段,導演一面想呈現緊張感,一面得處理人性和價值觀,再加上劇情的多線敘事等等,不知是我觀影不夠專心,還是導演剪裁問題,總覺得不是處理得夠果斷俐落。

但關於本片電影主要的幾個悖論:戰爭和核能、個人和國家、瘋癲與理性…諸如此類交纏的議題,觀眾還是能有所對應和感受,就能證明《天空之蜂》的觀賞價值。

東野圭吾製造犯罪主角的同時,總不忘在背後給予理解和同情,呈現出單一個人極大的悲哀性,當整個故事沒有一個真正的壞人時,矛盾便會直指社會、國家和體制,《天空之蜂》也是類似的做法。之於核能,電影一邊描述了一般人對於提供電的理所當然,一邊也呈現核電從業人員所面臨的社會責難;貼合人民需求的核電被認為是必要之惡,製造大型直升機就是引戰,電影一直呈顯著類似這樣的悖論。

觸發人類反抗的最後一根稻草,仍舊沒有招致毀滅,這是作者依舊相信人性的寬容,同時也具有社會諷刺──攪皺一池春水之後,水面恢復平靜,世界依舊繼續運轉,而水面下是否已然洶湧?我們不知道。

我的答案總是悲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