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Jan 24 Sun 2016 14:14
天空之蜂:攪皺一池春水之後
- Jan 24 Sun 2016 14:12
預告犯(予告犯):你不會懂的
- Dec 20 Sun 2015 10:04
老鷹想飛(Fly, Kite Fly):溫柔的前進

梁皆得│2015│Taiwan│75min
這是一部費時23年,記錄台灣黑鳶、以及追逐它的人的紀錄電影。
有人說,片中的靈魂人物沈振中老師,堅持完成追鷹計畫的身影,令人佩服和動容;也有人提及,《老鷹想飛》挖掘了台灣黑鳶數量變少,根源來自濫用農藥的議題。觀眾能輕易地從這些切片,進一步思考人與生態之間的關係,這便達成了紀錄片被賦予的典型社會意義,就能稱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。
- Dec 06 Sun 2015 15:46
三個未婚妻(指輪をはめたい):好好說再見

岩田由紀│2011│Japan│100min
精彩的電影敘事,除了平鋪直敘地照實說完以外,還能粗略分為兩種;一是把簡單的主題繞一大圈,說得很複雜;另一是把複雜的故事邏輯化,說得淺顯易懂。《三個未婚妻》顯然是第一種。
這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作品,從結局翻轉整個故事走向的方式,不難想像出是部傑出的小說。但當這樣的故事影像化,最好在原有的敘事翻轉之上,再建立更巧心的影像風格,導演看起來有如此企圖,卻不夠大膽激烈,讓原本就容易落入男性中心窠臼的故事,逼得觀眾如我,很難不討厭主人公和三位未婚妻,嚴重影響本作的評價。
- Dec 02 Wed 2015 16:05
灣生回家(Wansei Back Home):歷史詮釋的危機

黃銘正│2015│Taiwan│111min
台獨轉化為天然成份的過程,除了政治意識的激烈反應,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,對於台灣歷史的高度需求。如果說《看見台灣》是本土空間意識的轉移,《灣生回家》則已進化到在地時間意識的焦慮;對比於講述慰安婦《蘆葦之歌》的不賣座,《蘆》片除拍攝手法稍遜,其實更顯示台灣人觀看歷史的態度和選擇,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
《灣生回家》輸給中國導演周浩的《大同》,未能抱回金馬獎最佳紀錄片,一度引起軒然大波,這更讓我一度認為《灣生回家》或許只是賣弄日本人鄉愁的紀錄片,輸給批判力總是兇猛的中國導演,應是意料之中。觀影後,才發現《灣生回家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,即使同為灣生,這幾位長輩的記憶歷程,依舊存在清楚的分野,有的人甚至不是灣生,只是同樣身處異鄉,需要找回心理原鄉和人神合一的狀態。《灣生回家》回到獨立個體,建構8位長輩的個人史,說了一個自外於大歷史的好故事。而在影像素材絕大多數可能重複的危險下,導演將故事剪接地既順暢又個個分明,盡力把每個人的故事說好,扮演好導演的工作,值得稱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