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作驥│2010│Taiwan│108min

「愛」,因新生命降臨世界而重燃希望。

這是導演給予影片最明顯的「愛」隱喻。然深究之,片中何處不是愛?它愛的表現形式,是老一輩台灣人所熟悉卻也最隱微的那種。

故事發生在經營一間餐廳的家庭,他們的關係被設計的有點「複雜」。這對主角來春的衝突性格建立上更有幫助,製造了劇情的迴圈效果—開頭和結尾同樣都有新生兒誕生,隱喻台灣傳統家庭,不管遭逢多少變故,日子終究還是得過的宿命。

不過這一點也不悲觀,這正是台灣社會之所以堅韌、顛撲不破的原因—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強的應變力和意志力,不管他們是否心甘情願。甚至,他們自己都不意識自己有多強悍,這是天生自然的,導演這樣告訴我們。

而在電影裡,女性角色成為該種台灣人樣態的代表,雖說其中不乏刻板印象,卻也不得不承認台灣經濟起飛,這些一心支持丈夫,幕前幕後做牛做馬儉腸斂肚的台灣女性,絕對是很大的關鍵。

《當愛來的時候》中的嘻笑怒罵,體現了台灣家庭的生活樣態。父母採取打罵教育,小孩子卑微的猜測,這是一種打是情罵是愛的定律,卻忍不住再以更多的激烈言語和反抗回擊。黑面的懦弱透過面對雪鳳、面對子華、面對女兒來春,以及酒精的層次反差而建立。大姐雪鳳不可一世的氣勢急轉直下後,冗長的崩潰戲碼奪走了不少觀眾眼淚。張作驥某種程度呈現了傳統台灣家庭充斥激烈情緒的現象,也聰明地利用這些元素,走入商業偏向譁眾取寵。

2010.12.0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