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il Blomkamp(尼爾布洛姆坎普)│2013│USA│110min
幾乎毫無意外地,《第九禁區》導演尼爾在他的第二部長片,又說了一個「看似科幻未來,實為當代現實延伸」的故事。
電影的開頭依舊很「尼爾」。他作品所想像的未來絕對不是充滿科技、方便、充滿人類智慧的美好,也不是地球暖化、氣候變遷、機器人反撲這種老掉牙的議題。他看到的是一個被極端差異化、階級化的社會,地球已成大貧民窟,富人和有權階級搬到地球以外的Elysium,世代傳承這無痛無病的極樂世界,輾斷一切重新洗牌的可能。
從電影對兩個世界的分配比例可看出尼爾的企圖,片中場景放在地球的篇幅較Elysium高;再從主角Max姓名隱喻出發,Elysium其實象徵著左派口中的「烏托邦」。烏托邦原本就是人類構築的想像,樣貌原本就比較模糊不清,電影把Elysium處理的較為平面樣板,反而著重製造抵達Elysium的諸多困難,這不僅暗喻革命,也有前一段所說的效果:讓它和一般科幻電影的處理做出了區隔。
影片前半段細緻描繪了2154年地球社會的人類慘況,失業、貧窮、飢餓,主角Max更因為犯罪而飽受歧視,不願繼續鋌而走險的老實工作以後,卻換了輻射暴露過量的生命危機;更諷刺的是,他的工作竟然是製造毆打他、延長他假釋期限的機器人。
而首部作品《第九禁區》過分樣板的缺點,尼爾透過角色性格的塑造來彌補。Max的兒時玩伴Frey沒有落入一定要愛上男主角的老套劇情,黑人總統指責國防部長過份激進的作為,似乎比國防部長更具有憐憫心,地球黑幫頭頭Julio在電影前半利用Max,後半和Max合作重啟程式的性質翻轉……以上這些設計,其實都只是賦予角色最基本的人性而已,卻讓整個故事有層次許多。
當然,鐵板一塊的元素還是有,例如國防部長這個角色。在極樂世界之中,國防部長被用來作為討論上層建築權力鬥爭的工具,而她最後的下場,是被他所雇用的猛獸所噬。此外,令人驚訝的是,人們想從地球通往極樂世界的動機似乎異常單純,至少有三組人只是為了治癒疾病;或許導演是想強調,在那樣的世界之中,連生存都變成奢求了吧。
而集一堆死因在身卻都能化險為夷的男主角Max,最後選擇了通過結束生命,獲得全體公民身份的重組。Max不是最後的英雄,而重組之後的社會將變得如何,導演也沒有給予解答,算是不錯的結尾。
《極樂世界》以《第九禁區》的貧民窟為基礎,尼爾以好萊塢模式把場面玩得更CG,前半段的機器人警察、機器人事務官還在可接受階段,到了Max決議為Julio竊取資料以後,就真的變成傳統科幻片的打鬥模式了,一直到結尾出現以前都不脫如此,觀眾只能在某些畫面尋找《第九禁區》的B級片影子,可能是爆裂的屍體,可能是有趣的武器,而在這些CG和打鬥的流轉過程中,某一些還值得細細品嚐的東西就這麼消散了,或許這就是為了票房必須付出的代價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