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林書宇│2015│Taiwan│96min

據說改編自林書宇導演個人的經驗,這種和作者自身貼近的作品,格外令人擔心會淪為自溺。回想《九降風》、《星空》到《百日告別》,《九降風》時期仍看得出林書宇的年輕任性,《星空》改編的不錯卻和有些遠離生活。令人驚訝的是,《百日告別》只是部小品,卻讓我感受到林書宇拾回了他的真心誠意,即使沒有因此獲得撫慰或練習,但透過電影,跟劇中人物走過一遭,還是覺得很值得。

我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,經過幾部長片的歷練,林書宇對影像風格的掌握已然成熟,此外,本片雖然來自個人經驗,可從頭到尾,他都沒有忘記自己是導演,依然保持著適當的距離。劇中兩位主角育偉和心敏或許都有導演的影子,但很清楚地,他們不是他,但是導演卻能感受他們,然後準確地把種種體驗,透過影像傳達給觀眾,我以為,這是林書宇本片最厲害的部分。

透過育偉和心敏,觀眾得以理解至親死亡後的兩種典型。百日之內,育偉屬於控訴、憤怒、放逐、墮落的外顯類型,心敏屬於內斂、自制、沉默、被動的隱藏類型;劇情幫他們設計了一個很殘酷的分野,育偉是已婚、心敏僅是未婚妻,育偉什麼舉動都能理直氣壯,心敏只能配合,或者用她唯一能掌控的方式,來度過百日。同樣失去至親,但痛苦的方式因人而異,觀眾也能理解自己和劇中人物的差別,導演利用影像把這件事確實傳達,著實令人驚嘆。

貫串全片的宗教儀式,更是「百日告別」最引人入勝之處。不管是育偉家族裡討論葬禮該採用西式或中式、後由教友到家裡協助禱告,或是心敏到仁佑家裡參加千篇一律的告別典禮,都有種啼笑皆非的荒謬;爾後,育偉和心敏到靈骨塔裡參加助念,從不熟悉到朗朗上口等等,拍出了這一百天內,人對於宗教體悟的轉折過程。《百日告別》所建構的世界非常小,卻因著影像高度細膩的敘述,絲毫不覺重複或無聊。

片中,育偉和心敏因著另一半的興趣,各自有過不去的關卡,育偉是曉雯的謀生工具鋼琴,心敏則是烹飪。不約而同的,他們都一度想要丟棄或遺忘這個代表摯愛的象徵,但隨著時間和某些意外,最終兩人都能理解放棄的不可能(或不捨得),而能正視摯愛缺席的事實。這,也是我喜歡《百日告別》的原因。

至於百日之後,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ristinasy 的頭像
    christinasy

    FlaneuR的閱讀記事

    christin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